新华社武汉电(记者邓楠、王贤)“早年矿山环境差,杂草丛生烂泥巴,尘土飞扬污染大,路面到处是坑洼……青山绿水环境美,人世四月看槐花。前面便是槐花林,生气勃勃绿莹莹。感谢前人栽槐树,才有今日好环境!”
暮春时节,在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矿冶博览园,一阵洪亮响亮的快板招引不少游人停步。演绎快板的古稀白叟巫东明,8岁起在这儿日子,又在此作业,退休后他拿起快板自编自唱,叙述矿山变成公园的故事。
穿过草木葱翠的石头山,沿着曲折的观景路途,往深处去,三座山体盘绕的采矿深坑浮现在眼前,这儿便是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天坑”——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区大冶铁矿采矿场巨坑。
极目远眺,满眼的绿,废石堆上种出的连片槐花林生气勃勃;诱人的棕,修旧如旧的采矿设备陈设在园区里的矿冶博览园;彩虹色的滑梯、“1890矿乐谷”等旅行项目装点其间。
矿藏铸就了这儿从前的光辉。从近代汉阳铁厂质料基地,到新中国建立后重要的原资料工业基地,1890年至2000年的百余年间,这儿挖掘出1.3亿多吨铁矿、32万多吨矿山铜。
继续多年的挖掘,使得矿藏资源面对干涸,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瘌痢山”渐渐的变多。巫东明说:“那时废石堆积,白日吸热晚上散热,气温要比周边高出四五度。一到下雨天,矿渣被冲到邻近村庄,周边乡民天怒人怨。”
“20世纪60年代,大冶铁矿人痛定思痛,决计治理环境。”矿工家庭长大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办理处主任阎红勇回想,5名懂植物栽培技能的人员用了20多年时刻,在废石堆的缝隙里试种不同的树苗,筛选出固氮才能较强、耐贫瘠、利于栽培的豆科类植物刺槐。
“白日出产,晚上种树,把石头翻过来,填上土、日子废物和肥。石头缝里种树谈何容易,种失利了一株,就补种两株。”巫东明说。
就这样,一代代矿山人回填植绿、破墙倒绿、见缝插绿,先后栽种120多万株刺槐,构成360多万平方米的硬岩美化复垦生态林。
生态复垦成功,为矿区工业旅行、绿色开展奠定了根底。2005年,黄石矿山公园成为全国第一批、湖北省首座国家级矿山公园。3600亩的主园区里,轧路机、运矿车等露天挖掘装运设备被原样保存,由齿轮、阀门、角铁等废旧资料改造而成的六组钢雕艺术作品精巧耀眼,随处可见的铁元素有目共睹……
“天坑一眼望不究竟,山体像梯田相同,特别又壮丽,感觉不虚此行。”来自黄冈市的游客张先生慕名而来,在矿冶博览园和“1890矿乐谷”,运矿火车头与工业雕琢艺术作品让他停步良久。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2007年开园以来,国内外游客川流不息。自2012年起,园区接连9年举行槐花旅行节,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欣赏“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观。
“无论是采矿仍是制作矿山公园,矿山人一直遵循综合利用这一理念。工业遗址蕴藏着深沉的矿冶文明,作为全国工业旅行示范点,咱们便是要深挖矿冶文明,扩大工业遗址的文明价值、社会价值。”阎红勇说,“咱们正在建造高空转椅等体会式项目,引进智能化技能出现采矿进程,以丰厚旅行业态、提高游客的旅游体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