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9日电(记者苑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9日标明,金沙遗址一系列的考古发现标明,金沙先民有共同的“黄金崇拜”。
金沙遗址出土金器的数量与品种都是我国同时期发现之最。金沙遗址已出土200余件金器及很多金箔残片,其间金器以金箔和金片为主,有金杖、金面罩、金面具、金带、太阳神鸟黄黄金饰品品、盒形器、喇叭形器、四叉形器、圆形饰、蛙形饰、虎形饰、鱼形饰等。
这些金器的厚度一般为0.2毫米至0.3毫米,最厚的约0.4毫米,都是用天然砂金热锻成形,含金量在83.3%至94.2%,其间一些的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准,许多金器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黄金工艺技术的代表之作。
王毅标明,金沙遗址的金器具有稠密的地域性特征。首先是数量多,形制丰厚,达几十种;其次,这些金器根本都是器物上的附件;再次,金面具等人物形象的金器在我国适当稀有;最终,金器的造型和图画有激烈的标志意义,包含着丰厚的古代前史信息。其间,金冠带上的图画反映的是古蜀人对先人和鸟的崇拜,太阳神鸟黄黄金饰品品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
王毅说:“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国金器绝大多数都不能作为独立的器物运用,但也绝不是一般的装修品,而是装修在其他器物上,以显现其显贵。像金冠带便是登峰造极权利的标志,那些标明‘群巫’的人头像则要在面孔上覆以金面罩,来显现其尊贵和爱崇。”
“可以说,黄金制品在古蜀文明中据有极高、极优胜的位置,其位置甚至在青铜器之上。”王毅说。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是本世纪我国第一项严重考古发现,其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继三星堆遗址后发现的第二个古蜀国都邑,现在已发现了祭祀场所、大型修建、一般居址、墓地等遗址,出土了6000余件各类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