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东晋永和九年(三五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人,盛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为雅集作序,这便是日后广为流传、被誉为“”的《兰亭序》。此序不只情文并茂,并且墨趣纵横,穷神尽妙,遒丽天成,是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宝。
二百多年后,唐太宗苦得《兰亭序》,心摹手追,宝爱备至,命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等摹拓数本,分赐诸皇子及王公近臣。太宗临终时,仍对此帖记忆犹新,遂遗诏将其殉葬昭陵。从此,《兰亭序》真迹永绝于世。此诚为书法史上之一大憾事!后人只可以经过摹本、刻本追思圣迹,捕捉原迹的遗韵,探寻书道之前规。而现存的唐摹本和“定武”刻本等版别,又以冯承素响拓的“神龙本”毫芒毕现,最接近原作风神。
《晋王羲之书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卷首钤有“神龙”半印小玺,故又称“神龙兰亭”,墨迹白麻纸本,行书,纵二十四点五厘米,横六十九点九厘米,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纸有乾隆题字、题诗,前隔水存“唐摹兰亭”题签右半,后纸有北宋许将至明代项元汴等题跋、观款二十余处,钤印一百八十余方。
元郭天锡跋云:“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榻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敕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此本异乎寻常之处主要有三:榜首,行款前半疏朗,后半紧凑,前后照应,全篇趁热打铁。第二,用笔棱侧崎岖,改变丰厚,笔势挺阔,劲健爽直,一起,又多出贼毫、叉笔,保留了本来的名贵信息。第三,牵连生动,细腻传真,神采动听。此外,二十一行的“每”字中“一”笔为浓墨所书,与其他笔画的淡墨构成鲜明对比,显着与其他摹本不同。
历代名家皆对此“神龙本”《兰亭序》点评不俗。元郭天锡云:“毫铓转机,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明项元汴保藏时,文嘉观后跋曰:“然所蓄虽多,吾又知其不能出此卷之上矣。”启功先生《论书绝句》有诗吟咏此本:“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轮且不传。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元代以来对“神龙兰亭”的推重,由此可见一斑。
依据现有题跋、印鉴及文献记载,考其递藏次第大致为:唐中宗内府—南宋高宗内府—理宗内府—驸马杨镇—元郭天锡—明洪武内府—杨士奇—王济—项元汴—清曹溶—陈定—季寓庸—清高宗内府。明汪砢玉《珊瑚网书录》,清吴其贞《书画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顾复《平生壮丽》、吴升《大观录》、阮元《石渠漫笔》、王杰等《石渠宝笈续编》等均有著录。
时至今日,《兰亭序》不只被书者文士所亲赏,更是群众津津有味的经典法帖,甚或成为书法的代名词。本书特选用调频网印刷技术,原大五颜六色精印,以飨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