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其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世界上一直都是不可以小看的存在
俗话说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每一个行业都有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当这个佼佼者出现时,都会有不少人想要效仿并从中分一杯羹。
,华莱士模仿麦当劳和肯德基,相同的是,他们发展得也都很好。但国内的模仿山寨大王却并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达利园,那么达利园是如何一步步地发家并成为中国的饮食业巨头的呢?
达利园起初并不是一个品牌,而是创始人许世辉在家乡福建开的一个普通糕点厂。
在此之前,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一直都是硬质饼干,并没有这种松软并且带有夹心的糕点,好丽友又打出了无添加成分的旗号并邀请著名男星来做广告,一时间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对于当时的许多人来说,好丽友蛋黄派并不是想吃就能吃得起的东西。当时的物价比较高,猪肉四块钱一斤,而一盒好丽友的蛋黄派就需要十四元,普普通通的家庭根本没办法将蛋黄派变成家庭日常消费,许世辉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此后,他便开始仿制好丽友蛋黄派并在2002年推出了达利园蛋黄派,达利园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款蛋黄派不仅和好丽友名字相似,就连口味、外包装和内容形式也十分相似,
对于达利园来说,蛋黄派首战无疑是成功的,这一次的成功也让达利园创始人许世辉尝到了甜头,于是达利集团的模仿之路越走越远。
达利园蛋黄派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成功挤掉好丽友,占据了国内市场,但只有蛋黄派未免产品过于单一,于是许世辉就把自己的矛头指向了另外一款畅销零食上了,
2003年,美国的百事集团推出了乐事薯片,达利集团看到后很快就模仿百事并推出了可比克薯片,在重新设计包装、品牌等外在因素之后迅速走红,成为热销单品。同期相比下来,可比克甚至比被“模仿”的乐事销量还要高。
。这一次,达利集团盯上的是当时发展的如日中天的王老吉。当时的王老吉从2002年的4亿到2007年的50亿,其市场利润可见一斑。而达利集团也看到了王老吉的成功。
其正式上市。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达利集团并未重新设计包装,和其正的外边和王老吉的十分相似,只是将瓶子上的名称换成了和其正。用相似的外表、广告以及口感获得了和王老吉差不多的收益。
和其正火了之后,达利集团又紧跟着推出了另外一款功能型饮料:乐虎。这次他模仿的正是饮料界的行业巨头红牛。和模仿王老吉一样,达利集团推出的这款乐虎和红牛外观相同,功效也相同。
但我们不可否定的是,达利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其领导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但达利集团与其他山寨集团不同的是,达利集团的模仿并没有引起大众的反感,相反达利集团每一次推出的山寨产品都很受欢迎。
这样的成功让许世辉的身价暴涨。这时的许世辉已经人近中年,开始培养自己的儿子许亮亮,想让儿子成为达利的接班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意外发生了。
2012年,许世辉的儿子许亮亮成为达利集团的副总裁,当时的许亮亮正在为自己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的婚礼做准备,但一场车祸夺走了许亮亮年轻的生命,
许世辉不愿出门,更不愿见人,连自己儿子的后事都是许世辉的妻子一手操办的。过了很长的时间,许世辉慢慢走出了阴霾,
为纪念自己的儿子,在家乡福建创办了“亮亮中学”并以自己儿子的名义捐献10亿。
逝者已矣,许世辉也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活在儿子去世的阴影下,于是他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的同时,
许阳阳并没有因自己的父亲是达利集团的董事长就坐享其成,直接成为管理层一员,而是自己请缨前往基层,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做起,用了七年的时间自己一步一步的做到了公司副总裁的位置。
邀请赵薇代言蛋黄派,邀请周杰伦代言可比克薯片,从这一方面就能够准确的看出达利集团在产品营销方面十分看中,通过邀请当红明星来迎合消费者心理,利用
。在达利集团旗下的许多产品从表面上看来似乎都与达利集团没什么关系,但却都是达利集团的产品。
例如豆本豆、好吃点以及我们熟知的可比克,这些听起来和达利集团没有啥关系的产品,事实上都是达利集团矩阵模式下的产物。
。从达利集团的发展之路能够准确的看出,无论是蛋黄派首战,还是可比克、和其正的市场争夺战,价格上的优势都是其获胜的法宝。
与其他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低价是达利获胜的法宝。达利的山寨产品价格往往只有正品的1/3,这就为它赢得市场获得保证。但
,保证质量高的前提下,尽量把成本降到最小。于是达利集团为了控制成本,把控了供应链全局,能拿到最低的价格。
,在三四线城市利用低价推广产品,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农村市场,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保证了达利集团的营收额。
目前,达利集团的发展并没有之前那么好。达利集团这几年虽然仍然是饮食业巨头,但实际上,达利集团已无从前的辉煌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逐渐兴起,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都不看电视甚至不看广告,这就让达利有些宣传无门。
其次,达利的经营成本只有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员工工资也比别的企业员工工资低了约一半,这直接让达利集团失去了员工的支持。第三,税收部门登记的税收金额与公司缴税信息不符,这也让达利集团的信誉遭到损伤。
例如近几年兴起的嘉年华“吃好点”模仿的就是达利旗下的“好吃点”,不仅名字相似,嘉华的“吃好点”产品同样投放在了达利熟悉的三四线市场上,并且获得了相应的反响,这也引起了达利的注意,并将嘉华告上了法庭。
以前的那一套在现代似乎已经失效,达利集团也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自身。
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可以靠模仿发家的时代,现在人讲究创新,讲究进步,如果达利继续按照以前的老方法老套路来,那么后起之秀就会一点一点的超过达利集团这个“前浪”。
减少模仿并不是不模仿,对于一些好的策略,好的营销方法,我们依然可以去借鉴使用,这是必然的,也是刚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